11月4日下午,8188威尼斯娱人城在崇文楼04-303成功举办以“纺织服饰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特别邀请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副社长经渊、学术期刊《丝绸》副主编杨一舟、SILK编辑余晓娜,以及我校传媒学院副院长马庆、期刊社副编审李强作主旨发言。8188威尼斯娱人城党委书记胡中原、各系部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由8188威尼斯娱人城副院长罗绮伦和刘方荣主持。
经渊在致辞中阐释了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的办社宗旨和理念,介绍了下属的四个期刊和一个年鉴的情况,并诚挚邀请8188威尼斯娱人城师生踊跃投稿,共同在学术的道路上开花结果。
经渊以“用八股打开学术论文的大门”为题,详细解析学术论文的八股结构,旨在帮助师生深入理解学术论文的结构,并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经渊强调,学术论文写作中逻辑和结构至关重要,而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八股结构对作者组织思路和读者理解论文逻辑具有重要意义。他引用圣人教诲,并详细解释了每一股的具体内容和作用,特别强调明确研究问题的简短标题和在结论部分提出有利结论的重要性。此外,讲座还涉及数据呈现、统计分析以及讨论部分的写作技巧。结论部分不仅要总结研究成果,还要诚实地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必须准确、完整、一致且适量,内容上要相关、最新且权威。
杨一舟的讲座题目是“丝绸之美 美美与共”期刊学术论文写作与选题—以《丝绸》为例。《丝绸》期刊由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共同主办,是国际丝绸联盟、中国丝绸协会、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的会刊。该期刊连续多次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百佳科技期刊”,并在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CSCD数据库(核心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她介绍了《丝绸》的办刊理念: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实化于践。杨一舟表示,2025年,《丝绸》将聚焦数智时尚,打造学术高地,积极营造学术氛围,构建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发表纺织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设计理论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传媒学院副院长马庆以“非其人亦可服其服—明中后期服饰禁限的突破及时尚传播的兴起”为题,深入探讨明中后期服饰禁限的突破以及时尚传播的兴起。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时尚传播的理论体系,也为理解明代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新视角。马庆指出,随着时尚传播研究的深入,其理论体系的完善越来越需要史论研究的基础性支撑。明代商业繁荣和士商社会角色变化而来的价值系统调整是明代时尚传播的动因,士商互动加速了时尚流变,明中叶以后,男女服饰竞尚艳、新、异,成为晚明风俗文化的一部分,“马尾裙事件”被视为自上而下的时尚启蒙,突破了服饰禁令,标志着时尚的兴起。服饰的变化折射价值观的变化,一部时尚史与人类政治、经济和历史变迁息息相关。
李强以“湖北省纺织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溯源”为题,深入研究纺织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揭示董永传说和木兰传说的地方性溯源,为地方性文化的构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孝感并非董永的故乡,董永故事的历史原型是东汉初年的孝行模范山东千乘人董永,因孝得到封侯。从西汉末年刘向的《孝子传》到曹魏时期曹植的《灵芝篇》,再到两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董永传说经历了从孝行故事到神女助织的情节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包含爱情元素的故事情节。黄陂木兰传说的地方性溯源木兰传说作为纺织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源头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句,涉及纺织文化的研究。湖北黄陂木兰山与《木兰诗》中的女英雄本人的籍贯没有联系,但与她的“忠孝勇节”精神密切相关。李强认为,做学问应该从资料出发,而不应预设结论,故里之争没有意义,而地方传说却真实地弘扬着某种民族精神。
SILK编辑余晓娜的讲座题目为“SILK的跨学科对话:丝绸研究与人文社科的交融创新”。余编辑介绍道,SILK作为国际丝绸联盟(ISU)的官方会刊,旨在深化丝绸研究与人文社科的跨学科对话,促进全球丝绸行业的交流与创新。SILK以其专业的视角,关注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分享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期刊通过其全英文的内容,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一个集学术性、实用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SILK深入挖掘与传承中国丝绸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丝绸的历史渊源、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讲好中国丝绸故事。
胡中原在沙龙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赞扬与会学者在纺织服饰文化领域的学术钻研精神。胡中原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师生们应该勤学多思,将对学术论文结构和写作技巧的深入思考运用到实践中;而至誉无誉,师生们理应专心治学、不问名利,弘扬忠孝勇节的民族精神。